其一,具有相关学科支撑的条件。在已有的专业中,有公共管理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此密切关联的一级学科还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紧密相关的硕士培养专业有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旅游管理、社会学、企业管理等。这些学科专业对MPA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其二,MPA专业培养经验丰富。我校开展MPA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初于20世纪90年代,除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明显与MPA内在相关外,其它硕士点也都为MPA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在MPA专业学位教育所涉及的学科中,已经形成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主体,包括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管理科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学科群。学科门类齐全和综合优势突出的特点,为MPA教育提供了深厚的学科支撑和条件保证。
陕西师范大学高度重视MPA教育工作,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实行由学校MPA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组织,MPA教育中心具体实施,相关院系参与的办学体制。其中,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学位授予以及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MPA教育中心负责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点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办学实体,在MPA 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显著的优势:
一是具有名校的综合办学优势。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素来以教育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结构合理、教风学风优良、毕业生质量优秀而著称,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从1952年开始办学至今,学院共培养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15000多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逐渐形成了“学科领先、特色发展、人才强院、管理创新”的治院思路。
二是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专职教师90人。专职教师中,教授17人,副教授3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3人;专职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37人,在读博士生17人,获得硕士学位的33人。学院现设6个系、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系、哲学系、法学系、行政管理学系、社会学系和MPA教育中心;8个研究中心、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关学研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社会问题调查研究中心、企业文化研究中心、西方哲学研究所。学院还办有《邓小平理论研究》(季刊)和《中学生政治报》(旬刊)。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朱立言、张成福、卓越、张梦中等10多位国内外专家为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
三是培养方案和措施科学有效。关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综合性、职业化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公共服务性、信息化、应用型为特长,亦即主要培养职业公共经理人。
主要培养方向:地方政府管理、社会保障、电子政务、高等教育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培养方案的特色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应用与实践相结合。
主要措施:(1)每门课程都要求多媒体教学;(2)每门课程都进行课中、课后的评估并及时反馈;(3)每门课程都提倡案例教学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际调研;(4)每学期至少有一位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教授来访并讲授一门课程或其中若干专题;(5)定期邀请资深公共管理者给学员作讲座;(6)邀请学员参与研究工作并积极支持非正式论坛。
四是教材体系完整。已出版《权力与自由——市民社会的人学考察》、《政治文明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评析》、《新型国家粮食供给调控体系的构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等专著或教材。《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案例库初具规模。
五是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来,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紧密围绕西部地区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项,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重点资助科研项目10项,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400多篇。
六是在职培训经验丰富。80年代中期以来,学院面向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方向的岗位培训班,培训公共管理人员5000多名,为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积累了经验。
七是支持保障系统有力。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拥有丰富的公共管理类专业书籍、报刊杂志和“电子网络”资料;新建教学大楼全部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设有电子政务实验室、人才测评与心理测试室和公共决策模拟室。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以“立足陕西,服务西部,着力构筑西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平台,为西部地方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秉承名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公共服务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寻找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突破点,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并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