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简称“同济”,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国际铁路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单位,国际绿色校园联盟,中美“10+10”计划、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11家附属医院;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4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84余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2792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三、概念界定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四、政策说明
除专项计划外,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就业方或全部为定向就业,即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书,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不转入同济大学,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不纳入奖助体系,毕业生不纳入就业计划。
五、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贵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艮备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琛与专业特英的基本素养;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学历条件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并须在现场确认时提交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
六、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10月5-25日每天9:00-22:00;
网上预报名时间: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考生应选择学习、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掬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的手续;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复试时真认证报告交我校核验。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按要求在相应的栏目内正确填写报考院系、报考专业、选考科目及其对应的代码,否则由我校指定。考生提供的本人(及所属单位人事档案主管部门)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电子信箱必须准确无误。
考生因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报名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导致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考生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考生应当按规定交纳报考费,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所有考生均须对本人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或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准考证打印
2022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而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截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七、录取
1、录取过程
(1)初试成绩公布后,我校参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确定复试分数线,并在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各招生院系复试安排;
(2)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结合考生身心健康状况等整体素质和政审结论,择优录取;
(3)对未通过我校复试,但达到教育部的初试科目复试分数线者,可自愿调剂到其他学校录取;
(4)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方式为定向就业,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不转入同济大学,在续期间不参加上海巿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生不纳入就业计划;
(5)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硕士生应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书;
(6)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格懦查,身体状况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栓标准和我校相关规定。未达到高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2.学费标准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以入学当年物价局备案为准。(参考往年)
八、学制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具体参照入学当年培荞方案执行;考生不得伪造有关证明,一经发现作伪,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其学籍。
九、其他
1.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学院代码: 900)作为非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独立招生单位,依托各相关学院进行非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终培养校区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3.我校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总网公布的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实际录取推免生人数和各学院报名考试情况确定;
5.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及复习资料;
6.我校自命题科目均参考大学本科的教学大纲进行命题。部分科目提供考试大纲;
7.有关我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收费标准等信息,可在同济大学网站查阅;
10.招生信息如有变动,以报名期间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招生章程、专业目录、复试内容及相关信息为准。